12月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奋进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武汉”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题,市科技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介绍科技创新驱动,实现动能转换,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等情况。
创造多个“中国第一”:
光纤、光刻试验样机、三维闪存芯片、5G智能制造生产线领跑全国
“十三五”期间,武汉地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129项,居副省级城市前三名。2019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
“武汉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勇担国家使命,创造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市科技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 中国第一根光纤与多项国际电信标准、9纳米光刻试验样机、中国首款128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中小尺寸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在世界产业分工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脉冲强磁场设施多项核心技术国际领先、精密重力测量装置达到世界最高精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了最强劲的‘武汉力量’”。
科技创新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167.2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69%,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417家,均创历史新高。
这位负责人介绍,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优势产业正向光芯屏端网产业全面拓展,规模已近万亿。与此同时,存储器、商业航天、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支撑起武汉经济新成长极,为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通“最后一公里”:
“十四五”组织“卡脖子”技术集中攻关、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十四五’期间,武汉将深入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企业栖息地、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开放协同创新示范区。
强化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集群,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源头创新和科技成果供给能力。组织“卡脖子”技术集中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打造量大质优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实施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争取院士专家支持,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发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培育数字建造与安全、智能设计与数控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好“一芯两网四大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标杆。
“中国车都”向“中国车谷”跨越:
武汉经开区今年建成全国最大自动驾驶示范区、申报全国5G应用研究中心
“努力实现‘中国车都’向‘中国车谷’的跨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经开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大发展路径,培育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新动能。加速布局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推动汽车产业由传统汽车制造向以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下一代汽车”迭代演变。
时下,武汉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正在加速扩容,二期建设工地一派繁忙景象,上千名建设者加班加点,将新增第二批78公里5G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今年内,基于5G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总里程将突破100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将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数、智、网、端”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两大发展新动能。积极申报全国5G应用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电子、浪潮、京东云等项目,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向数字建筑、绿色建筑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家居示范项目。以申报国家氢能源示范城市为契机,培育壮大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众宇动力、理工氢电等企业,加快推进国电投氢能产业园等项目。
“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迈进:
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全面建设‘世界光谷’。”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东湖高新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三个光谷”升级版。
建设创新光谷,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和光谷科学岛,加快建设重大科学装置、“四不像”机构和国家创新中心、研究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力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涌现一批领跑型重大科技成果。
建设富强光谷,打造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把光谷打造成中部地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形成“光芯屏端网”、生命健康“两强引领”的产业集聚态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产业。
建设美丽光谷,打造长江中游“两山理念”的样板区。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宜业宜居的科技新城。